
寻找通湖
2024
包含短片《寻找通湖》(2024,单屏视频,21分26秒),手机视频(2024,单屏视频,1分30秒),喷墨打印图片,铁丝网,透明菲林打印图片
展出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·歌德学院(中国)
项目由克劳斯王子基金会和歌德学院支持
短片是寻找通湖的穿越之行,又像一次诡异神秘的梦游,风格怪诞不安,却有奇异的安慰作用。展览现场呈现了一些地图和证据。
我一直觉得官方命名系统之外的地名非常有趣,尤其是戈壁滩上的奇特命名法,它可以让牧民穿行在相似的沙丘间不迷路。牧民中有一套口口相传的隐秘定位系统,会把一些沙丘命名为湖,如云湖和小云湖。我觉得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,一个隆起的长着植物的沙丘在牧民眼中是湖。也许它曾经是湖(随着气候变暖在某个时间干涸了),但我认识的牧民并没有见过它有水的样子。我从生态研究者那里也得知,这片沙漠里沙丘和植物的分布是奇特的,地表水和植被的分布不直接相关,是一幅迷人的拓扑学图景。
通湖的传说则更加迷人。蒙古族牧民们相信地下有一条连通的大湖,叫做通湖。它存在的证据是曾经有一个喇嘛的扁壶在一个地方掉落,又在几十公里处的另一个地方找到了。所以当附近城市的企业向这里排放污水(沙漠被当作垃圾场,字面意义上deserted)时,牧民们格外不能接受,ta们的心碎如此痛切。通湖的存在其实没有确凿的证据,但这个连通的意象对我来说如此迷人,尤其在告别游牧的围栏时代和遥感时代。
短片《寻找通湖》有典型第一人称像素化恐怖游戏的风格,同时借用了互联网流行的后室(Backrooms)found footage(一些伪造的found footage)的形式,关于glitch和穿越。这类视频都是虚构的“拍摄者”拍下的第一人称视角,通常相机会在某一刻跌落到地上,伴随着落地的噪音,画面穿越到另一个空间。这种穿越方式其实来自游戏等3D世界中的穿模问题,随着人们的虚拟经验越来越多,这种穿越方式似乎越来越有说服力和吸引力。通湖变成了一个发生glitch和穿越的地方,在卫星信号使人无处遁形的时代,信号扰动的片刻glitch可以使人逃逸。
《寻找通湖》关于虚拟和现实之间不断模糊的边界。在通湖的故事那,现实中已经有虚拟的维度了。而短片中那些闪动的像素,可能是某种信号的扰动,可能是沙生植物或铁丝网的反光,也可能是波光粼粼的通湖,可能是穿越的征兆。
里面有一位蒙古族女性的声音和我的声音,她的声音作为介绍和线索,“我”的声音是第一人称玩家的视角。我在戈壁滩上生活时和一位曾经的萨满成了朋友,片中的画外音是我设想的这个游戏中的萨满会说的话。
展览现场的手机上循环播放着另一个小视频,是一位牧民手机APP上的卫星定位的异常时刻。这是一个凌晨,天还很黑,从轨迹上可以看出坐标在急速跳动。正常情况下,不可能发生这样的重复快速位移。
挂在铁丝网上的是充满artifact和glitch的卫星图像。这些是谷歌地球在这一地区的截图,截下来就是这个样子,我没有做过任何加工,但我花了大量时间找到若干这样的时刻,作为通湖传说的注脚。卫星地图真的是客观真实的吗?还是充满拼凑、断裂、时空鸿沟、故障,只是分辨率和可见度的政治?其排列和相似的图案也是一种通湖叙事。图像和铁丝网共同组成了装置。搭在铁丝网上的地上的图像形成了一个“沙丘”。
展览还包括四幅glitch瞬间(相机落地瞬间)的图像,是四次穿越事件的“证据”,打印在透明的材质上。它们悬浮空中,在墙上投下的阴影形状既代表两个世界的交界,也代表虚拟和现实的交界。




